晨光微熹,我開著滿載舊電腦的貨車駛過濱海大道,海風裹挾著咸濕氣息撲面而來。車廂里,不同型號的舊電腦靜靜堆疊,有的外殼印著咖啡漬,有的貼著褪色的卡通貼紙,它們曾陪伴主人度過無數日夜,如今將在我的護送下,開啟新的旅程。
七年前剛到深圳入行時,回收工作遠沒有這般從容。那時我推著自制的鐵皮小車,在福田的城中村挨家挨戶詢問。記得在水圍村,一位阿嬸抱著老舊的臺式機,滿臉疑惑:“這用了十年的老物件,還能派上用場?” 我接過機器,當場打開機箱,清理積灰、更換散熱風扇,隨著機箱 “嗡” 的一聲啟動,阿嬸驚喜地直拍手。從那以后,她不僅成了我的 “常客”,還熱心地向鄰里推薦,讓我收獲了不少信任。
這座城市的科技發展速度,也推動著我們行業不斷革新。如今,公司配備了先進的智能回收系統,手機 APP 上實時顯示著訂單信息,導航自動規劃最優路線。每次上門回收,我都帶著專業的數據檢測設備,只需輕輕掃描,就能快速評估電腦配置與價值。有次去南山的一家初創公司回收,CEO 指著辦公桌上的二十臺筆記本說:“這些電腦跟著團隊熬過無數個加班的夜晚,希望它們能有好歸宿。” 我鄭重承諾,最終將這些電腦妥善翻新,捐贈給了貴州山區的學校。
華強北的電子市場,是舊電腦 “重獲新生” 的關鍵之地。在這里,我見證了太多 “奇跡”。曾有一臺被摔得不成樣子的游戲本,屏幕碎裂、鍵盤失靈,我本以為只能拆解零件。但在翻新工坊里,老師傅們憑借精湛技藝,更換屏幕、升級硬件,還貼心地貼上定制貼紙。沒過幾天,這臺 “重生” 的電腦就被一位熱愛游戲的大學生買走,開啟了新的 “游戲人生”。
然而,行業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。在龍崗的一處工業園區,我發現了非法拆解的窩點。刺鼻的煙霧彌漫,工人們粗暴地焚燒電路板,廢水肆意排放。我毫不猶豫地向環保部門舉報,雖然過程中遭遇威脅,但當看到執法人員取締窩點時,內心滿是欣慰。這不僅是為了守護深圳的藍天綠水,更是為了維護行業的規范發展。
近年來,隨著深圳大力推進 “無廢城市” 建設,電腦回收變得更加深入人心。社區里的 “綠色回收驛站” 遍布大街小巷,居民只需將舊電腦送到驛站,就能獲得環保積分兌換生活用品。我們還與深圳的科研機構合作,研發出更高效的拆解技術,讓金屬回收率大幅提升,塑料等材料也能得到妥善處理。
夕陽西下,我開著貨車行駛在深南大道上,看著車窗外的高樓大廈被染成金色。車廂里的舊電腦,即將在專業工廠里完成蛻變。它們或許會成為山區孩子探索世界的窗口,或許會化作新型電子產品的原材料,繼續為這座城市的發展貢獻力量。而我,作為一名普通的電腦回收從業者,將繼續穿梭在鵬城的大街小巷,見證每一臺舊電腦的新生,為城市的環保與可持續發展添磚加瓦。